导入数据...
 
 
 
青岛大学征集校史文物和实物资料启事
[青岛大学办学110周年专题网站]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7日
  查看:
  来源:

 

为迎接办学110周年,真实、全面地展示我校的光荣历程和发展成就,丰富学校档案、校史典藏,弘扬优良传统,发挥校史育人功能,现面向全体师生、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校史文物和实物资料。现将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范围

1.学校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件和资料。

2.早期学校领导、各院、系、部、处、直属单位领导及教授的任命、聘用、奖励等文件材料;撰写、编著的文章和出版物、工作笔记或日记、教案、手稿及信函等;个人照片和使用过的有关典型实物等。

3.各个时期国家机关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及重要来宾来校视察、参观、访问、演讲时的照片、音像、题词、记录、文章及刊有相关报道的出版物等。

4.学校早期制发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印刷品样本、各类文件、印章、校徽、校标、个人身份证件(如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毕业文凭、学位证书、毕业分配派遣证等)、纪念章、票证、成绩单等。

5.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老照片、匾额和带有校名印记的物品等。

6.校友在校期间参加国内外重大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学术活动、重要比赛或评比活动)形成的材料(聘书、奖状、代表证、证书、通知等)、实物(奖品、纪念品)和照片、声像资料等。

7.历届毕业生合影照片、毕业纪念册、同学名录、师生间赠言、题录等。
   8.反映学校各个时期教学、科研重要成果的照片、实物、音像等。

9.校友中的两院院士、社会知名人士、著名学者、高级领导干部、国家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以及对国家或学校有突出贡献的实业家、企业家的资料和相关实物。

10.学校各个时期编写的教材和早期购买或制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具、仪器设备、模型等。

11.反映或记载学校校友重要成就或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迹材料(包括照片、实物、音像、书刊等)。

12.其它以上未详细列及、能够反映学校历史的、有价值的材料和实物。

二、征集办法

1.学校提倡无偿捐赠。愿意将青岛大学校史文物或实物捐赠给青岛大学,请先将原件的照片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寄(送)学校,经过鉴定、确认后,由青岛大学负责联系捐赠具体事宜。如需有偿提供,须双方协商价格。重要文物或实物,持有者可亲自送交给青岛大学,或通知青岛大学派专人去取。自行送交青岛大学者视情况适当补助交通费。

2.如捐赠原件有困难,学校可代为保管(双方签订保管协议),也可将原件提供给学校复制、翻拍。如持有者既不同意代管,也不同意复制、翻拍,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可通过借用展示的方式弥补校史资料的缺失。

3.同时接受相关的数码照片。数字化校史资料或复制件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邮寄等方式提供,亦可派专人去取。

4.欢迎向青岛大学推荐、提供校史文物、实物所有者或所在地。对于热心支持、帮助青岛大学征集校史文物、实物者,学校将颁发纪念品。

5.对年事较高的老同志,学校综合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可派人前往录音、录像,并收集相关文物和实物。

6.捐赠物展出时学校将以适当方式注明捐赠者。

三、征集程序

1.青岛大学负责对校史文物资料征集信息进行登记入库。校史实物捐赠者、校史资料提供者以及校史文物转让者可首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约谈等方式与青岛大学取得联系。

2.青岛大学组织专家对征集到的文物、实物进行评估并决定取舍。

3.经评估认为有一定收藏价值、学校应予征集的校史文物、实物,由青岛大学主持办理交接手续。捐赠者将获得捐赠证书,视捐赠品的具体情况颁发适当奖励金。

4.青岛大学将征集到的校史文物、实物分类登记造册并保存,对相关数字化资料进行编目存储并备份。

四、征集日期

1.集中征集:2019年3-8月。

2.永久征集:长期接受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社会各界人士捐赠。

五、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青岛大学

联系人:苟煜林  刘建华

联系电话:0532-85953087;0532-85955829

综合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地址:青岛大学图书馆楼501房间

资料邮寄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  (请注明“校史资料”字样)

邮编:266071

E-mail:qdzhdag@126.com  

           

                                                                                                                                                            

 

                                                                                  青岛大学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编辑:郭纳